出品 | 搜狐汽车·真相实验室

作者 | 石嵩

编辑 | 马良

注定不平凡的2020年已过大半,回首往昔,那场夺门而入的疫情在带走无数人生命的同时,也打乱了太多太多曾经美好的愿望和计划。此前,如果有人问你“幸福是什么”,你的答案十之八九会是“你有病吧”;不过,此后,若有人问了你同样的问题,你的答案十之八九会是“活着,就是幸福”。的确,对于每一个经历了这场疫情并毫发无伤的我们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周之前,我和我的两位同事,驾驶一台东风日产轩逸从北京出发;马不停蹄,一路向西,探访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一个与首都北京相距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边陲小城。这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突然到我们还没来得及对这次的目的地有所了解和认识,就已经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同时,这又是一场以“幸福”为主题的旅行,先别急着问为什么,后面自然会有交代……

● 挣扎在水泥森林——

身为上班族的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朝九晚五、周而复始的生活,但其实每个人内心之中又藏着难以言表的挣扎与不满。如果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沉沦下去了,还算是年轻人吗?

还好,我和我的同事们偏偏就不信这个邪,即便工作再忙,也要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于是,随着三个人的一拍即合,我、史杰,还有我们编辑部的主持人小冉同学,立刻收拾好行囊,向着最美的秋色——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那一簇簇胡杨林进发,开始了这趟“逐色幸福”之旅。这次旅行的目的地与北京相距一千五百多公里,而陪伴我们全程的伙伴,正是以舒适、节油著称的第14代轩逸。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三个人吧。如上面这张照片所示,站在C位的菇凉,正是搜狐汽车《小冉log新车》节目的主持人小冉童鞋;画面最右侧那个双手叉腰、看起来酷酷的哥们儿,是搜狐汽车Top Test的编辑史杰老师;而画面左侧那个以齐天大圣姿势眺望远方的,正是在下、本文作者,同时也是搜狐汽车真相实验室的编辑石嵩。

那么,我们在这趟旅程中都经历了什么故事,又见识了什么美景?相信此时此刻的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吧。别着急,顺着页面继续往下滑,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人、事、物……

三人一轩逸千里探访圣地额济纳

旅游花费:5550元+(油费660元+住宿2800元+餐饮1400元+过路费690元)

油耗:平均5.1L/100km

路程:1600km+

注意事项:外出期间注意防晒、保湿、驱蚊;饮食以肉菜居多,蔬菜水果最好自己携带补充。

● 出发吧,在路上——

如前面所说的,这次旅行之所以能够说走就走,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便是我们手里正好有一台东风日产轩逸试驾车。而之所以选择开着轩逸完成这趟单程超过一千五百公里的旅程,首先是由于囊中羞涩,因此我们寄希望轩逸凭借一直以来所具备的经济省油的特性,帮助我们在此次旅程中尽可能地节省油费开销。

其次,但凡有过长途自驾经历的朋友一定都能理解,长时间、长距离的驾车行驶,对人的体力消耗很大,东风日产轩逸不但车内空间宽敞,而且乘坐舒适性也很不错。因此,无论是谁,在完成了一段足够长的驾驶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坐到轩逸的后排去好好睡上一觉,也是为了下一次替换同伴开车而做准备。

出发那天的景色其实是有些单调且乏味的。从北京出发,一路想着西北方向前进,先后经过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直到我们驾驶着轩逸驶离巴彦淖尔,眼前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在茫茫戈壁中停下脚步歇歇,寂静的空气被远处传来的声声汽笛所划破,原来,这苍茫大地之上的行者并不只有我们三个。

夕阳西下,出发时还埋怨北京天气依旧那么热的我们,终于也有了想把那条当初不情愿塞进行李箱的秋裤拿出来的一股子冲动。

之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为了能够尽快抵达额济纳旗,同时又要避免疲劳驾驶发生危险,我、史杰、小冉三个人交替驾驶,除了必要的进服务区休息、加油外,途中几乎没有长时间停下来休息,几乎就是人歇车不歇。困了累了,换人开车,坐到后排睡觉补充精力体力;饿了渴了,吃干粮、喝矿泉水,一公里一公里地缩减着我们与额济纳之间的距离。终于在出发第二天的凌晨1点,平安抵达已经提前在当地订好的酒店……

● 日升居延海畔——

你一定想不到,经历了一天开行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我们,到达额济纳的第一晚并不是和枕头相伴。反之,在小憩一阵过后,我们径直来到夜幕下的居延海畔。当停下车的那一刻,我们真的是愣住了。

当我们驻足在星空之下,三人都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星空,竟然美成这样。

望一望这星辰大海,即便是一天开行千里,一切都是值得的。让我们对未来几天的旅途,也充满期待。

没有酒店温暖的大床房,欣赏过星空的我们只得躲在车里取暖、休息。好在轩逸的空间足够宽敞,让我们免去了蜷缩在车内的尴尬与不适。

尤其是对于睡在后排座位上的人来说,你完全可以把轩逸的后排座椅当成一个简易的单人床,充分享受柔软的座椅带给你的呵护;这也同时给前排的人提供了更大的后退空间,以便我们能把座椅调到几乎最靠后的位置,给自己的腿和腰都争取到最适宜的活动空间。

但时间也过得飞快,随着一抹浅浅的红晕映上轩逸车头,我们知道,翘首企盼的居延海日出就要到来了。

论景色之美,居延海的日出并不比胡杨差多少;而且,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没看过居延海的日出,就等于没来过额济纳一样。可见居延海日出的美丽是多么的重要。

据资料显示,居延海是我国境内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汉代时被称为居延泽,到唐代以后则改称居延海,它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个省区绵延八百多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两片戈壁洼地,最终形成东、西两大湖泊,被总称为居延海。

讲真,在来到额济纳之前,我一直认为阿拉善盟是内蒙古境内最为干旱、贫瘠的一片土地,戈壁、沙漠也是在此之前一直留存于我脑海中有关这一地区的地貌和景色。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我最终站在居延海湖畔的时候,这荡漾着芦苇且时常传来阵阵鸟鸣的广袤湿地,已经完全颠覆了阿拉善盟在我大脑里的固有印象。

随着初升的太阳逐渐把天空点亮,我们就像是追逐光与影的勇士,在这湖水旁,不惧接近零度的气温,共同等候着我们渴望与期盼的景象。人生苦短,随心而走,追求自己想要的,哪怕头撞南墙也是值得的,也是一种幸福。

而在旅行中,去深刻的体验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能让我的收获不止于沿途所见,还有更多对生活的思考和新的认识。

我抬头仰望,恰巧一行大雁飞过。其实有时候挺羡慕这些翱翔于天际的鸟儿,无拘无束,广袤天地之间任由其驰骋,想来真的是比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囚笼里的人类要幸福得多。

画风一转,我说我这儿自己一个人怅然若失似的怎么没人搭理呢,合着这哥俩儿已经喂上海鸥了。不对,等等!你们俩是不是把我原本想当早饭吃的小面包全给了海鸥了?!

如果提起骆驼这种动物,想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会脑补出驼铃声声之下,一行行驼队如剪影般漫步于沙丘之上的画面。不过,当一小群骆驼出现在眼前这片水草丰茂之地时,似乎也并没有觉得有任何违和之感。反而这种反差鲜明的景象,让人不由得惊呼“美得有些不真实了”。

除了身形高大却又有些呆萌的骆驼,在居延海我们还认识了一种富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多枝柽柳,俗称红柳。据资料显示,多枝柽柳(红柳)是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属于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它喜光、耐旱、耐寒,同时还比较耐水湿,是我国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之一,有较强的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特征。既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同时又是用于水土保持的树种以及用于盐碱地绿化造林的树种。

当路过有大片红柳的地方时,你一定会和我们一样,顿时被眼前这迷人的粉红色所吸引,以至于难以自拔。

太阳完全升起之后,昨天赶路的疲惫感终于按耐不住地涌上来了。正要起身离开时,不远处高地上的敖包还是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算了,来都来了,难道还差那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吗?话不多说,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起爬上居延海北面的高地,来近距离感受敖包的魅力。

敖包一词本是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起初是人们在草原上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边界的标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对于蒙古族来说,敖包就如同图腾一般的存在。如果你曾到过内蒙古旅游、出差,想必一定看到过敖包。经查,位于居延海北面高地上的这一组敖包名为宝日敖包,距离中蒙边境仅有二十多公里,是策克口岸至额济纳旗的最近通道,而宝日敖包所在的高地背后,是平坦开阔的戈壁滩。

据说,居延海自古以来便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宝日敖包一带一直都有我人民解放军的边防部队驻守。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威胁逐渐散去,驻守在宝日敖包一带的边防军战士们才后撤到了更加便于生活和保障的地方,也就是额齐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

那些彩色的小“旗子”是经幡,表示美好的意愿与祝福。蒙古人自古崇尚自然,相信自然万物皆有灵,只要善待自然就能求得来年的风调雨顺,牛羊肥壮。风吹动一次经幡就代表诵经一次,让风来诵经为草原祈福,保佑苍生。

这里无关繁荣,无关信仰,远离城市的喧嚣,看着随风飘动的经幡,在风景如画的自然界中,把身心融入其中,感受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归于平静得到洗礼。

一起在敖包山上合个影吧,希望能够保佑我们此行顺顺利利,并平平安安地返回北京。

● 日落醉美胡杨——

经过一晚充足睡眠的休整,我们终于以满血复活的状态迎接来到额济纳的第二个白天。正如前面所说,来到额济纳怎能不去看一眼美丽的胡杨林呢?不过,为了避免和大批游客一起扎堆,同时还要享受独揽瑰丽景色的满足感,我们在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前往当地比较小众一些的胡杨景区,即漠中胡杨。

有人喜欢设计生活,但也有人喜欢顺其自然。前往漠中胡杨景区的路上,偶遇到几位放驼的牧民。记得很早以前就曾听说一个原则,即在牧区之内牲畜为大。我们小心翼翼地开着轩逸行驶在骆驼群一旁,生怕动静稍大一点就打扰了它们。毕竟对于放驼的牧民来说,这些身形高大的骆驼正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来额济纳之前,我一直以为胡杨树只存在于那些要买门票的景区之内。没成想在来到额济纳之后,才发现其实胡杨树在当地就如同大杨树在北京一样,甚至你都不用刻意去寻找,有时开着开着车,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金色的胡杨林怀抱之中了。

说起胡杨,就不得不提一下这棵胡杨树中的“神树”。眼前的这棵巨大的胡杨树已有三千多年的树龄,它足有27米高,主干的直径达到了2.07米,胸围更是有6.5米,需要6-8个成年人手拉着手才能合抱。站在树下的我们,似乎显得那么的渺小。

胡杨树是自然界颇为稀有的树种之一,它既耐旱又耐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境内,胡杨树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西部以及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在国外即蒙古、俄罗斯(中亚部分和高加索地区)、埃及、叙利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也都有分布。

在额济纳旗的漠中胡杨景区,你可以一览沙漠、绿洲与胡杨林共存的奇幻景色,而这也明显比那些早就成为网红打卡地的胡杨林,显得更为生动且富有层次。

而面对这倒映在水中、满目金色的胡杨,更让人感动的其实还是胡杨树所特有的那种精神。据民间传说,胡杨树活着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这种顽强不屈的坚定意志,其实不就表现在那些生活在大漠戈壁中的阿拉善盟老百姓的身上吗?正是他们一代又一代坚守在阿拉善,坚守在额济纳旗,才让如今的我们得以在工作之余,千里迢迢跋涉到这里并一睹大漠胡杨的美丽景色。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英雄壮举,要知道,早在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属部500人从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先赴西藏,后栖党色尔腾,最终定居于额济纳河流域——形成了额济纳土尔扈特部。

这一举动对当时还留居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大部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多数土尔扈特人不惜舍弃了肥沃的伏尔加草原,既然决然地奔向东方,最终于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集中显示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人对祖国故土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不得不说,当你身处美景之中时,会很容易忽略时间的存在。但时间其实一直都在,并且就像现代人匆忙的脚步一样,旋转得飞快。这不,当我们好不容易登上一座高高的沙丘,落日的余晖已经洒满了整片沙漠。好吧,该是结束这一天的时候了,明天的额济纳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等着我们呢?也许只有到了明天才会知道。

● 烟火气萦绕下的你、我、他——

美景之所以能成为美景,离不开它承载着的那些人,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来到额济纳旗的第三天,我们将开启一段美食和文化之旅。不过最先唤醒我们的,竟然是酒店对面跳广场舞的大妈大姐们。

九月中旬的额济纳旗早晚温差特别大,虽然中午站在太阳下依旧能把你晒得汗流浃背,但清晨和傍晚的温度也足够让你打上一阵寒颤了。即便是对于早起晨练的人们来说,长袖长裤戴好手套,保持体温不过多地流失,才是健康锻炼的必备条件。

和住宿酒店的经理闲聊时,从这个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了更多的额济纳。这个边陲小城,人口不多但是却依旧展现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自己的独特光彩。

小城的生活舒缓且宁静,这里没有工业的打扰,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更没有江南水乡的妩媚与塞外之城的狂野,有的是那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和那清新如洗的空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悠闲淡定的气息。而在他们淳朴的面庞下,其实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和一双勤劳的双手。于是,这里有一切大城市该有的元素,酒店、KTV、商业中心,他们自给自足,建设着自己的家乡,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经当地的朋友介绍,我们今天的午饭将由一道名为“肚包肉”的传统菜肴来解决。“肚包肉”这道菜在额济纳旗当地很多经营蒙餐的饭馆几乎都可以吃到,作为一道传统菜肴,所谓“肚包肉”,顾名思义就是用一整只洗净的羊肚做容器,将腌制好的羊肉、胡萝卜、土豆、洋葱以及烧得滚烫的鹅卵石一并放入,并用筷子扎好。

先利用鹅卵石的热量把羊肉中的水分逼出,再将整只装满了食材的羊肚上锅蒸一个半小时左右,才可以正式出锅食用。总的说来,这道菜的做法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风格,无论是制作的过程还是成品的口味,都充满了浓浓的狂野不羁风格。

用刀小心翼翼地剖开羊肚,包裹在里面的天然羊油已经迫不及待地喷涌出来。随之而来的,则是一股浓烈的羊肉味道。

如果你是一个无肉不欢的肉食主义者,那么我相信这道传统的“肚包肉”一定可以满足你那个挑剔的胃。浓烈的羊肉鲜香首先得益于采用了当地优质的鲜羊肉,同时,略带劲道的口感也体现出了游牧民族那份原始的粗犷性格。总之,爱吃的人或许会将这道菜一扫而光;但不爱吃的人,也可能会敬而远之。那么请问,你爱不爱吃呢?

能将这热气腾腾的菜肴,瞬间“大卸八块“这娴熟的刀法没几年练不出来吧。

就凭这最受欢迎的一道菜,饭店每天食客不断,足以看出这道菜的受追捧程度。估计再过些时日,待额济纳旗的黄金旅游季到来的时候,来品尝美食的游客更是会络绎不绝。

吃饱肚子,当地友人带我们走进一户牧民的家,而在这里正等着我们的,则是悠扬的马头琴乐曲和余音绕梁的蒙古长调。

善歌善舞,几乎是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具备的共性,更何况是生活在辽阔戈壁和草原的蒙古族兄弟姐妹呢?当马头琴响起,悠扬的长调歌声传入耳中,随着秋风飘向茫茫戈壁、沙漠和草原。

哪里有蒙古族兄弟姐妹,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放牧人,哪里就有长调。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形式,长调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也孕育了一方丰富的艺术。如今,依旧有很多蒙古族人坚持着喜爱的长调和马头琴,传承着蒙古族情感的乡音和对自己故土深深的热爱。

我一直以来都对蒙古族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虽然听不懂歌者所唱的意思,但声声入耳的马头琴旋律萦绕在我们周围,富有穿透力的蒙古长调更是早已把我的心牢牢地系在了沙漠湖边的某棵胡杨树上。以至于你都无法说清,究竟是自己舍不得离开脚下这片土地,还是这片土地舍不得让我离开?

● 再见,额济纳——

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身体虽累,但收获颇丰。对于人生中第一次踏足阿拉善盟、第一次走进额济纳的我们而言,仍然有太多值得回味的记忆符号。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对幸福有了深刻的认识,也重新认识了崭新的自己。旅行走过了很多地方,了解了太多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状态,也逐渐明白了怎样的生活会更健康也更有意义……

特别是这次陪伴我们一路的座驾——东风日产轩逸,凭借每百公里仅有5.1L的超低油耗帮助我们节省了宝贵的旅行经费,让我们能够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有了后来得以品尝当地美食和欣赏传统民族艺术的必要资金。同时,舒适的乘坐体验也在最大程度上削减了舟车劳顿带给我们身心的疲惫,能够让我们有更加充沛的精力体力去认真感受额济纳这片土地和人民展现给我们的方方面面。

虽然刚回北京的我们马上又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但对于额济纳,我只想说,希望这一次和你的相遇不是最后一次。我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能再次投入你的怀抱,用心去聆听你想要说给我听的那些故事。好了,再见吧,圣地额济纳,期待早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