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创客 > 创客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专访脉脉林凡:中国职场社交最大的“敌人”是谁?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陈洋

  福建人林凡是个略微慢热的人,在采访开始前,我们为他单录了一小段视频,需要他面向镜头回答创业相关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届时即将开幕的搜狐“Chuang江湖”活动暖场视频中的一段。

  第一个问题时,他有些拘谨,背后是脉脉的logo墙,摄像师出于镜头考虑,不让靠墙,他便直挺挺地站着,两手垂直贴袋,为了让他更自然,记者站到了镜头正后,营造一种对话的姿态。

  然而,两个问题后,他就放松了许多,和小狐狸合影时,他甚至向空中抛起玩偶,镜头里无疑回归了那个开朗的大男孩。

  也许,这样的他,更适合去做他口中这件“慢热”的事。

脉脉创始人林凡
脉脉创始人林凡

  脉脉一直想做的并非职场社交

  大概一个月前,沈博阳高调发布了领英的中文版——“赤兔”,朋友圈里尽是他那篇激情洋溢的“宣誓稿”——《“赤兔”是我的最后一次All In》。文章中,这位历经人人、糯米的沉静男人在领英进入中国一年半的时机,意气风发地公布了一款专为中国打造的“职场社交产品”,也是领英首款独立于全球平台之外的新产品,因为“all in”背后蕴含的丰富情绪,一时间,让原本平静的职场社交似要再起波澜。

  而作为赤兔最直接的竞争者,除开一年前地铁广告扫荡的规定动作,脉脉则显得较为淡定,淡定的内部讨论,淡定的功能上线,淡定的推广,脉脉成了林凡最活跃的战场,正如他在8月14日发布的脉脉专栏功能时,言语的简短和朴实。

  产品技术出身的他,言语柔和,目标明确,无疑,他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脉脉这一产品的调性和团队的风格。

  在林凡看来,虽然目前在“陌生人+实名”领域竞争激烈,但从产品策略上二者差异明显,长远目标和方向并不相同,“就像最初的淘宝和京东,看上去都是卖货,但走到今天,其实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电商模式和文化。”

  对他而言,思路的差异很重要,这指引着产品发展的触角和公司发展的路径,作为工科生,林凡的思路很简单,他并不喜欢华丽的“模式”包装,“其实我们一直想做的事不叫‘职场社交’,而是找人办事,这种想法两年多来始终没变。”

  早在创立脉脉之前,林凡创办的淘友网便主打人脉搜索引擎,以解决“办事儿的需求”,虽然淘友网并没有名声大噪,但是作为脉脉的前身,由其发展而来的人脉搜索功能成为如今脉脉的重要标签之一。

  但是如何能真正处理好大家“找人办事”的需求,就涉及到产品的形态和具体的运营设计,要实现人、意愿、场景等的撮合,并非易事,而中国人文国情的差异,让国外前辈的经验几乎无从拷贝,一切都要反复摸索。

  林凡总结了自己这几年来的经验,“中国人的‘找人办事’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人脉的发现、建立、维系和使用,‘发现’多发生在社交的场合;‘建立’则更多以IM(即时通讯)的方式;而‘维系’则需要回到社交动态流里,保持互动;最后一关,‘使用’就是帮助大家更容易地找到人,来解决需求。”

  最开始的脉脉只有“公司内推和八卦社区”的功能,随着整体思路的逐渐清晰,两年间脉脉的产品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交这个因素其实是在后面逐渐引入进来的,包括动态流的产品是在四、五个月左右才引入的,点对点的聊天,包括群聊等功能也都是在后期陆续引入的。”

  在林凡看来,刚上线的赤兔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社交,鼓励大家生产内容,结交好友,不做具体的功能,有点“刻意回避”的感觉。按照脉脉的思路,一切的社交都指向人脉的建立和维系,为了最终更好地使用,无论是招聘、招人、线下活动,等等。

  “我们不是奔着职场社交的模式去的,我们更多还是在观察用户是不是能在这个平台上节省有效的人脉,能不能更方便地使用人脉达成他们在职场上的需求。”林凡说尽管在职场社交这个标签下企业间竞争颇多,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是有益的,“大家在共同培养中国人的职场氛围,目标的不同最终会让大家在一个临界点选择不同的未来。”

  而落实到脉脉身上,林凡觉得目前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让脉脉平台上的社交范围更加地轻松活跃,“让大家更自在地表达自己对职场各种各样的观点”;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具性产品,林凡还是希望脉脉能更好地帮助大家满足各种需求。

林凡与记者陈洋合影
林凡与记者陈洋合影

  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工具意义上的持续努力,林凡都是希望团队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理解脉脉,他最看重的还是口碑的效应,在他看来,这种传播更为长久。“领英在海外,最初的一千万用户也是花了五年时间才积累起来的,用户也不活跃,但是当用户目标的达成越来越有效以后,用户的增长就会加快。”在他看来,发通知、做活动、签到等方式在短期内能够保证活跃留存,但是这只是“玩一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还是能在这儿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要保持有用。”

  最苦逼的事儿:本想帮忙却收获一堆差评

  他的思路很直接,然而,朴实的结果对面是无比复杂的演算。

  “创业最苦逼的,也许就是本来想帮用户解决问题,想帮忙,但收获的却是差评和不解。”作为脉脉的第一产品经理和客服,林凡每天都会亲自处理很多的用户反馈。

  产品的设计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但这种“换位”的结果并不总是美好,据说,在脉脉之前,林凡和团队接连做了60个版本都没成功。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用户跳出来,比如说一些新用户还没开始使用,就会吐槽说这里全是CEO,跟我没什么关系,或者说这里人都很水,跟我没什么关系……”林凡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这些“感受”是出于什么样的客观事实,当你了解到这些客观事实,你需要反思你的产品为什么呈现了这些客观事实给他,让他觉得这么暴躁或者是这么生气,有时候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有时候就需要花时间去跟用户直接的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判断出这是一个主要问题还是一个次要问题,是一个个体问题还是普遍性的问题。

  “虽然创业之前,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产品,你同样要花很多时间去揣摩用户的需求,去应对改变,但是真正自己创业了,心态就完全不同了”,说到这里,林凡很同意记者“玻璃心”的说法,他连说了四个“对”,笑着说,“每天压力很大的,像我的话天性比较乐观,实在遇到特别悲摧、特别郁闷的事啦,我就扭头看电影、打游戏就好了。”

  但是很多事情还是必须去完成,甚至冒着短期牺牲用户增长,引发用户不解的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脉脉在注册后需要上传通讯录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在现在,很多用户仍然会对此多有“戒备”。

  “我们其实前期的时候想藏着掖着,不想让用户知道这件事情,用各种大家都知道坑蒙拐骗的方式,总之让你上传通讯录,但现在,在正式使用之前安装程序就会提示用户。”在他看来,上传真实的通讯录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假公济私”,而是必要甚至是“核心”之举,“其实就像Face book出现时,实名网络对用户的冲击一样,需要过程去理解和消化,愿意实名的人最终会收获并体会到价值。”

  林凡认为,上传通讯录可以将现实中的人脉迅速导入,避免了重新建立关系的冗杂过程,而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强关系,才是真正可能解决问题的人脉。

林凡和搜狐小狐狸合影
林凡和搜狐小狐狸合影

  脉脉在功能和界面上有很多尝试,一些成为了行业中的独特标签,比如说“匿名八卦”板块;一些则成为了行业借鉴的经验,比如二度的人脉拓展思路;一些也激发了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比如红包功能,等等。

  事实上,如今的“匿名八卦”板块成为一个很有利于传播吸粉的特色板块,脉脉的员工们在自己的朋友圈上会经常分享一些有趣的职场话题,比如引起口水大战的“美团和乐视哪个公司运营岗好一点”、绘声绘色的故事会剧情“被女HR潜规则后……”等等,脉脉的这项匿名八卦实际上比“秘密”出现的更早,在林凡看来,这无疑中和了“实名网络”的严肃,给人的情绪一个出口。

  在林凡看来,这就是在成熟团队和创业团队的区别,“在有支持的创业团队里面,是想着怎么做好,而在创业团队里,你是始终在想着如何活下去;同样,在成熟团队里,你想的是创新,更多情况下微创新就已足够,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大的资源帮助你的话,微创新的结果是你很快被人超越。”林凡说,不同于之前你可以单枪匹马,孤胆英雄,创业需要更多的人来帮你把事情做好,“让更好的人、更大的资本进入到这个体系里面来创造价值。

  职场社交不是爆点导向,难点在克服即时成就感

  不同于其他创业行业三天一话题,五天一头条,十天上次论坛的“热跳”表现,职场社交似乎并不那么“吸睛”,这也是很多评论文章对中国商务社交提出的疑问。

  在林凡看来,爆点或是锐点,适用于绝大多数工具类创业,因为功能越多,用户的困惑就越多,需要打磨的环节和细节就会越多,但这唯独不适用于职场,“职场的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商务、记者可能对结交人脉的需求较大;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的,比如说程序员、产品经理、行政、前台等,他们可能更多需求是八卦一下、吐槽一下;而着急换工作的,可能满眼都是职位,而急需招人的则可能满眼都是人才……”

  林凡觉得职场需求五花八门又经常变换,如果只打单点,是不会深度吸引绝大多数人的,所以要坚持多点布局,至少让他有印象这里可以干这些事情,在这个基础之上,再不断地去打磨、调整。

  林凡觉得职场社交一定是个慢热的过程,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到底让大家在心目中觉得职场社交能干什么?而观念的转变和培养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首先大家觉得要把自己的各种资料都导入,有一种不安全感,但是收获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呢?无论是要找到更好的机会,还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若干个月后才有机会达成的。”现代社会多少是浮躁的,凡事都希望获得“即时成就感”,这种观念的转变或者培养,成为林凡眼中行业的最大困难。

  林凡提出,这也是脉脉等职场社交类应用与微信的差距所在。即便很多人在抱怨微信让私生活和工作彻底混为一谈,一些关于分组和小号的段子也不绝于耳,但在更多的场景中,大家都是拿出手机,互加微信,曾经一个创业者甚至对记者说,“互换名片基本上就是不再联系,而加了微信就成了熟人。”

  对于林凡而言,虽然目前脉脉已经积累了超过900万的用户,但还是“没有让大家形成强烈的职场归属感”,“你知道他肯定装了微信,但是你不确定他装没装脉脉。”

  而这在林凡看来,确实是未来脉脉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方面是社交氛围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让大家更自在地在那边表达自己对职场各种各样的观点,“社交的属性会让整个氛围更加活跃,为更多人所看到”;另一方面就是工具这条线,在需求的满足上通过各种功能的设置更好地达成。

  一切关乎转变和人心的行业都不会是迅速获取功名的福地,但却是创业拓荒者实践想法的沃土,“如果只是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想要有一个更漂亮的故事,想要借着模式的风口求一个更好的投资,或者是什么样的方式进到这个领域里的,都不会持久。”

  “这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领域,要足够坚持,没有捷径可走,做好自己的事,然后等足够长的时间,等竞争对手都老去了,你才有机会赢。”(作者 / 搜狐财经 陈洋)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始链接。如需联系作者,可发送邮件至shiniechen@sohu-inc.com。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818/n419123892.shtml report 6773 福建人林凡是个略微慢热的人,在采访开始前,我们为他单录了一小段视频,需要他面向镜头回答创业相关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届时即将开幕的搜狐“Chuang江湖”活动暖场视
(责任编辑:陈洋)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